意昂体育介绍

丁里长街道董厂村:人居环境改造再发力,村民幸福感节节升

我跟你说,这年头最怕看的就是那种标题里带“提升”、“幸福感”的新闻,总感觉下一秒就得是排排站的笑脸,尬得人脚趾抠地。

所以当我刷到丁里长街道董厂村这事儿,本能地就想划走。

但手贱点进去,嘿,发现这帮人搞“乡村振兴”,路子好像还真有点野。

他们最近干了件特“败家”的事儿——花了二十多万,把村里那些长满了比人还高的杂草、早就没人管的破花池子,连根拔起,然后“咣咣咣”全浇上了水泥。

六千八百多平米,一眼望过去,嚯,那叫一个光溜溜。

这要是哪个设计院的小年轻干的,估计得被唾沫星子淹死:说好的田园野趣呢?

说好的乡土气息呢?

你这不就是把村子整成了个大号停车场吗?

但你要是把时间往前捯饬两年,你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先说个事,两年前,董厂村的晚上,那是真能吓死人。

太阳一下山,整个村子就像被一块黑布给蒙上了,别说出门遛弯,你就是上个厕所都得掂量掂量。

那种黑,不是城里那种被各种光污染稀释过的灰,是纯粹的、能吞掉一切的黑。

这种环境下,谈什么“夜生活”,谈什么“幸福感”,那都是扯淡。

所以,这村子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路灯“啪”一下,全给点亮了。

这步棋,简直就是往一潭死水里扔了块滚烫的石头,先不说方便,光是心理上那份敞亮劲儿,就值了。

灯亮了,人心稍微定了定。

按理说,该修路了吧?

不,人家的操作骚得很。

第二年,他们没动路,反手直接起了个“老年活动中心”,里面空调暖气电视网络,整得比我家的配置还齐活。

这一下,简直是精准引爆了村里的“舆论核弹”。

你想啊,村里谁最有闲工夫,谁最爱唠嗑?

大爷大妈们啊。

以前冬天只能揣着手在墙根儿底下晒太阳,冻得鼻涕直流,现在有个暖和地方搓麻将、看电视,那嘴里还能说出村委半个“不”字?

年轻人一看,嘿,家里老人给安排得妥妥当当,心里那点对老家的亏欠感,瞬间就被抚平了。

这波操作,直接把民心给焊死了。

你看懂这个“战术”没?

先用光解决安全感,再用一个温暖的屋子收买“核心用户”,把最难搞的“上层建筑”给摆平了。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人心齐了,舆论顺了。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干那个“把村子变成停车场”的活儿,是不是就顺理成章了?

这二十万砸下去,连同之前的工程,两万多平米的水泥地铺开,解决的就不再是美不美观的问题,而是最实在的“出行尊严”。

下雨天,大妈们跳广场舞再也不用担心一脚踩进泥坑里;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也不怕被哪个石子儿给绊倒。

至于那些抱怨“没有乡土气息”的声音,或许有,但对于天天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那点矫情的“诗意”,哪有脚踏实地的安稳来得重要?

当然,这套打法也不是没槽点。

这种完全由村委出资、一年一个大动作的“人居环境整治”,它的持续性在哪?

这一届村委雷厉风行,下一届呢?

会不会人走茶凉,新修的路灯没人换灯泡,活动中心没人交电费?

这种高度依赖“能人”的模式,是不是本身就埋着雷?

而且,把一个村子收拾得太“干净”,也确实像一把双刃剑。

它在提升便利性的同时,也在磨平这个地方独有的肌理和记忆。

可能几十年后,村里的孩子只知道水泥路,却不知道哪条土路下曾埋着死掉的小狗,哪棵歪脖子树上曾有过掏鸟窝的痕迹。

所以啊,董厂村这事儿,你把它当个“美丽乡村”的样板看,那它无疑是成功的。

它懂得人性,懂得以小博大,懂得先安内再攘外。

但你要是把它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它又像一个有待观察的实验品。

这种被“规划”出来的幸福,到底能走多远,谁也说不准。

不过话说回来,对董厂村的老百姓来说,想那么多干嘛呢?

起码今晚,他家的路是平的,灯是亮的,这就够了。

至于明天的事儿,那就留给明天再说呗。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