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新疆棉田遭冰雹,剃头,专家妙手开出,植物急诊方

7月1日傍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一团遭遇了场"天降横财"——不过砸下来的不是钞票,而是指甲盖大的冰雹。短短七分钟,11个连队的棉田集体上演"变形记",原本齐腰高的棉株被打得东倒西歪,活像被薅秃了的蒲公英。

三天后,师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劲松带着专家团踩着泥泞的田埂来了。这群"农田急诊科大夫"在9连的棉田里蹲下身子,手指捻着光秃秃的棉杆直嘬牙花子。"老张家的地算是赶上重阳节了。"袁劲松指着某块棉田打趣,那里棉株顶部的果枝全折了,就剩底部三两个棉铃晃荡着,活像谢顶中年人倔强的几根头发。

农业专家们很快开出"药方"。对于被打成"光杆司令"的棉田,建议改种生长期短的作物;那些"轻伤不下火线"的棉株,则要打"营养点滴"——用无人机喷洒植物激素混合杀菌剂。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配药单上写着"早晚喷施",因为中午太阳太毒,药水没等吸收就先蒸发了,跟人晒被子要赶晌午不是一个道理。

保险公司的人全程跟着记录,有个理赔员蹲在地头数棉株损伤程度,手指头都快不够用了。棉农老王凑过来嘀咕:"他们那计算器按得,比我闺女弹钢琴还勤快。"这话把大伙儿都逗乐了,田埂上紧绷的气氛总算松快了些。

最让人意外的是棉花的"求生欲"。专家说别看现在惨兮兮,只要主茎没断,半个月后又能窜出新枝,这种顽强劲儿倒是很像新疆人自己的性格。有个老棉农听完咧嘴一笑:"要这么说,咱这棉花可比我家那小子皮实多了。"

这场冰雹给所有人上了生动一课:当自然灾害这个"不速之客"突然敲门时,科学应对才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