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跌原因,通胀预期升,资金开始转向风险
这两天,大家伙是不是都觉得有点晕?我身边好些朋友都来问我,怎么最近债券也撑不住了,“股票跌债券也跌,股票涨债券还跌”。说实话,这种情况以前挺少见的,往常咱们买点债券基金,一是图省心,二是应对点市场波动,起到个避险的作用。可这次不光“对冲”没实现,反而还“躺枪”了!这到底咋回事?我也在这里用点大白话,结合最近数据和自己的感受,胡乱唠一唠,大家权当一个饭后瓜听听。
老百姓关心两样东西,一个是物价,一个是工作。说到底都和经济脱不开关系。先看看咱们CPI,8月份的CPI,同比下跌0.4%,这可是将近半年来的最大降幅。身边不少人说感觉东西还真便宜了,但说实话,降了这么久,也差不多到底了。环比没啥变化,意思就是短时间里再大幅下降的动力不强,算是稳住了。
不过这数没看完别急着下结论,还有个更关键的:核心CPI。这玩意儿啥意思呢?就是扣掉那些容易涨跌的东西,比如吃的和用油的,单看其余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结果8月的核心CPI竟然涨了0.9%,还是自去年初以来的新高!啥信号?说白了,就是老百姓花在餐饮、服务、娱乐这些消费上确实多了,大家不是一味地省吃俭用了。这里面的变化,不仅仅是嘴上说说,直接反映到经济里去,也让市场有点担心:会不会接下来物价又“抬头”?这可是和债市、股市有大关系。
再加上咱们的PPI,也就是生产端那块。8月份同比还在下跌,不过比起前一个月降幅收窄了,好歹没往更糟糕的地方发展。大白话讲,工厂里的东西没像上半年那样继续便宜,一些制造业的价格战也打累了,有缓和。
说到楼市,大家伙心里都是有数的。年初到现在,房价跌幅虽然从接近5%收窄到3.8%,虽然数字好像是有点进步,可说白了大家还是有点怵头,不敢重仓杀回去。一旦房地产还打蔫儿,社会的钱包就收得紧,哪怕别的消费好一点,后劲儿不到位。
说完这些数据,回头看为啥债券价格大跌。大家心里都知道,债券和股票不一样,买债券图的就是个稳。很多年了,国内的投资者习惯了一遇到股市不行,赶紧转债市,避点险。可是今年这波,恰好把市场的思路打了个对冲。
为啥会这样?主要就三方面:
第一,通胀预期起来了。虽然现实生活里感受不深,但资本市场比大多数人灵敏得多,看到核心CPI抬头,脑子里就想到以后通胀了。债券的收益率跟通胀预期有很大关系,收益率起来,老的债券自然就不香了,价格下跌。
第二,资金风险偏好在调整。前段时间不少资金都守在债券市场,避着风险不敢行动。现在股票有点反弹迹象,别的人一看,心说“再拖说不定还真错过了行情”,有点敢于从债市抽钱去炒股了。这一来,债券的资金池就见底,价格焉能抗住?
第三,是政策节奏比较谨慎。中央现在不像去年那样动辄来个大包大揽,要么搞大撒币,要么超宽松。现在搞的是“精准滴灌”,点到为止。不少朋友本来以为货币还要进一步宽松,结果新消息一砸,调整的预期给打没了,债券直接“倒挂”了。
最惨的是,这次连短债基金都挨打。正因为短债对市场风向反应最快,通胀预期一起来,收益率噌噌往上走,短债价格反而跌得比长债还猛。我自己就亲身感受到了,上周把手里的股票割了点,想着换个中短债基金稳一稳,谁知道也没逃过暴跌。钱不是稳定住了,反而还多挨了一枪。身边的人也一堆类似体验,谁也没想到平时的“保护伞”这次也不顶事。
为啥会出现这么尴尬的“双杀”?这事要从几个角度看:
一是预期全错。原本市场上大多数人都看好通缩会持续、利率继续降,想着债券还能再赚一波。谁成想核心CPI冒个头,大家都愣住了,这买债的逻辑一下被打破。
二是风险偏好一直在抬头。中国经济虽然有压力,但现在主要的风险已经释放了不少,股民又有点信心了。谁还搁那死守债市?跑得比兔子都快。
三是政策没硬核刺激。大家看财政没大力度、货币也没想象的宽松,就习惯性怀疑债券会不会变得不那么安全。
说句大实话,债券基金真不是传说中的“绝对避险”。在市场处于极端恐慌、资金急着找安全港的时候,它表现还行。但一旦市场预期反转,资产轮动的时候,直接全市场被“轮流锤”,债券就没前段时间那么风光了。
那问题来了,接下来到底该怎么看债券市场?
第一,得仔细盯着核心CPI的表现。如果只是短期小反弹,回头经济又进入慢慢通缩,债市大概率还有修复的空间。可要是服务业消费真被点燃了,后半年物价一路往上蹿,债券恐怕得长期承压,到时候还得看个人承受能力。
第二,看政策怎么出牌。商业地产、基建投资啥的,要是真上大枢纽,财政刺激跟着一波,利率水涨船高,债市自然很难上去。反之如果财政还是“滴灌”,债券一点点震荡也有配置价值,起码没大风险。
第三,投资上,别再把债券基金伪装成避险神器了。它更像一辆平稳的自行车,不是装甲车,在烂路上也会颠。资产配置上,最好多元一点,短债、中债、浮动利率的产品都搞些,别全压一头。这年头,什么“闭眼稳赚”都是幻觉,哪怕是债券。
再有就是调整心态。债券也不是个做白日梦就能发财的地方,它也有波动,市场预期一变脸再干你一锤子。在大环境不确定、资产轮动快的情况下,所有稳健工具都有短板,咱们要学会动态调整。
最后,给大家拉拉呱。债券本就不是灵丹妙药,尤其是当前经济温吞、通胀风向随时可以变,市场各种消息飞来飞去的时候,债市必然也会有起有落。短期来看,或许还有些磨难和不爽;中长期依然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像一碗白米饭——你不吃它营养不均衡,但它不一定随时让你爽到。
所以说,这次债券“躺枪”,咱们都得吸取教训,不管是金融大佬还是小韭菜,谁都别迷信傻瓜式投资组合。市场没有永动机,你想赚稳稳当当的钱,就得经得住这份折腾和不确定。下一步怎么走?很简单,盯消息、看核心CPI、留意政策风向,资产多元化、理性看待波动。只要不抱侥幸,长期来看,债券还是能给到稳定收益的。
至于最近在债市里“中招”的朋友,咱们一起扛,只要别被短期波动打懵了,市场都会给有耐心的人一些机会。大家伙要是有啥感受,也可以留言,我们互相唠唠,倒倒苦水,说不定还能碰撞出点新思路。
总之,这世道没白捡的好处,理智看待资产波动,比什么“稳赚不赔”的幻想强多了。钱还得一分分挣,风险得一口口咽。我们继续努力,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