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为何成体力活?老玩家集体怀念爽快冒险
哎,说起《刺客信条》这事,还真是让不少老玩家一声叹息、一脸迷惑:你说,咱好歹也是见过风浪的人,怎么最近打开新作菜单一看,任务有多少?地图有多大?打开百科全书了吧——不,是刺客信条。
这系列咋变得越来越像“体力活”,玩个游戏,感觉自己就差打卡签到、记工分了。
可你要说这改变纯粹是制作团队与时俱进,追逐潮流,那可真不全是。
这后面呀,原来藏着一笔谁都没多说的“经济账”,今天不妨给它抖一抖。
说起来,《刺客信条》最早那几作,真不是这么玩儿的。
翻箱倒柜,把老主机翻出来再感受一次,第一代、二代、兄弟会……
你能感觉到那种把刺杀、潜行、跑酷全堆在一起的爽劲儿。
场景也紧凑,故事一口气,主角脸上写满了“我来拯救世界,你拦不住我”。
你要真心热爱历史,顺带还能在街头巷尾学点梵蒂冈八卦,感受十字军的硝烟——打游戏顺带学文化,哪有这种双赢好勾当?
那会儿可没人想过啥叫装备强化、数值养成,也没人过分纠结一款游戏到底得玩上多少个小时才算“值回票价”。
可惜,时代变咯。
原来只讲刺杀的游戏,如今恨不得变成百变大杂烩,啥都往锅里扔一把。
角色扮演元素是有的,打怪升级不说,还能刷武器、捏脸、养宠物,甚至要做农场任务。
剧情越拉越长,对话越堆越多,支线比主线还丰富,两眼一睁满地图问号等着你清。
一度怀疑,开发组其实想做模拟人生,只是披着刺客的壳。
你说这是玩家口味变了?还真说不上。
前育碧导演哈钦森的话倒挺扎心的——不是玩家要的全是大餐,而是公司有“苦衷”。
内部压力大着呢!
上面一句话,看似关心你能玩多久,实际上盯的是你能不能早点把盘子“甩出去”。
为何要想方设法加长游戏生命周期?
原本光盘买回家,一口气通关、挑灯夜战,好家伙三五天干净利索。
可玩家一打通关,转手就去二手市场出手,头家售罄,GameStop那帮二手贩子笑呵呵数钱咧。
咱们这些劳动人民花了钱,老板们琢磨着:不能让人把游戏这么快就出手,再让我们一分钱都捞不回来吧。
于是,花式“加料”就来了。
主线拉长点、支线添厚点、地图铺大点,最好你玩个一年半载都不见底。
每个区域都塞几个谜题、几个财宝、几十个NPC的琐事,新手到老鸟都能分分钟失忆——“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啥?”
这听着是不是像有点无奈?没错,整个游戏生态给拽着,愣是拽成了个“防二手策略游戏”。
不敢说厂家能赚到你下次还买不买,但绝对得把你坑在盘子里够久——哪怕你只是在地图里迷路,也行。
说白了吧,这套路其实也不算稀奇,咱不止在主机上见过。
手机游戏不也天天用签到、每日活跃这种养成套路吗?
只不过,本来咱们玩主机是为逃离“做任务”、放松自己,不是来当“打卡领工资”的,结果最后还是多一天算一天。
玩家赚是赚了啥呢?一大堆尚未通关的内容,时间都打水漂,成就感没了,快感打了折。
有的人说:“加长游戏,玩家才赚到钱嘛,你买了游戏,起码可玩性够高!”
讲道理,单从表面看,好像是个“良心”行为——让我多玩点。
可底下这道账——商家不甘做亏本买卖,你通关快了,他们被中间商“割一刀”。
等到下一代产品上线,头家还要扛着“你们是不是还没通关上代”的压力。
你说,这像不像剧集追得还没完,编剧偷偷开新坑?
到底赚的是谁?谁又在这盘棋里默默流泪?
哈钦森自己的苦闷,就是在这儿。
一边得迎合“战略需要”,把游戏做成耐嚼难啃的超大号面包,一边自己其实怀念过去那口酥脆——那种爽快得像弹幕刷屏、高光时刻爆表的动作冒险。
他也许真不是反对新瓶装老酒,对数字、养成和刷新机制不是兴趣没大到天花板。
反而觉得,紧凑一点、利落一点、好玩一点才是心头好。
可现在,主角换了一茬又一茬,地图从一个城池变成半个大陆,结果呢?
有多少人真的记得上一个主角的脸——或者,他做了什么事?
大地图越做越大、任务越来越多,玩家玩的是不是只剩下孤独?
不过话说回来,这招倒是挺聪明。
环境和主角都不断换新,仿佛给游戏套餐加点“新菜”,至少让老玩家“嘴巴不腻”。
但你真要说,这样到底能不能让人真心爱上每一部,心里总是七上八下。
很多人刚刚把前作的200小时吐槽完,回头又给新作点了个赞,“还得是育碧会整活!”
但下一秒,总有人问:“下一部能瘦身点儿吗?能别这么‘肝’了吗?”
怎么说呢,这买卖做成这样,倒把人都拴进了一张“薛定谔的网”:看着是玩家赚,实际是二手商家赚,公司也想赚钱,最后时间“赚”飞了,快感“花”没了——怪不得满屏幕喊“情怀党求放过”。
其实,单就“防二手倒卖”这招本身,还真是一把双刃剑。
一面成全了商家的“小九九”,一面也逼着设计师煞费苦心开脑洞,硬生生把一款动作冒险打磨成半部MMORPG。
玩家也分成了两拨,硬核党坚持熬夜打卡,轻度党嘴上抱怨却忍不住“解锁新地区”。
厂商嘴里盘算着销量和生命周期,玩家咬牙苦撑,结果二手市场还真被“拖慢了一点”——但到底伤的不只谁,也没人敢说死。
看得见的是,游戏时间“膨胀”了,内容丰富看似也成了新常态。
但老实讲,大而无当,真的能一直玩下去?
冲着情怀买单的老玩家,往往一边打怪升级一边怀旧,“我要是能回到艾吉奥那会儿,就好了”。
想轻松浅尝辄止的新玩家,可能刚看完地图头就大了,“这玩意得花我半年?”
结果都是:一个累觉不爱,一个扛不住弃坑。
你说这见怪不怪的“长寿系列”,会不会某天也突然被自家“策略”绊倒?小概率事件也不是没见过。
说到底,这故事可真像职场打工人的日常——表面岁月静好,背地被KPI追着跑。
老板想让你多干点,员工要想办法自救,客户呢?也只能“将就着”多待一会儿。
哪怕你努力适应各方变化,到头来还是想念曾经的放纵真实和简单激情。
那种痛快淋漓、分分钟让人入迷的瞬间,也许才是每个玩家心头难忘的记号。
可惜啊,钱、策略、人情……这些东西从来不是“你情我愿”,游戏世界其实比现实还现实。
“刺客信条”最终还是那个“刺客信条”吗?
或许,每个玩家各有一句答案。
有的人习惯了新瓶装老酒,不断把时间投入进去,“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
也有人心心念念曾经逃亡、潜行、干掉目标的刺激,“让我再当一回旧时代刺客吧!”
也有人卡在中间地带,嘴上念叨着骂娘,手却还在控制器上停不下来,这不,大家一起“真香”,谁也别说话。
说来,游戏发展的必经之路,大概就是如此折腾且无奈。
公司想赚钱,玩家想体验,二手市场想偷懒,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长线拉锯、战略迭代,最后留下的是地图、剧情、成就,还有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声叹息——咱们到底是玩游戏,还是被游戏玩呢?
不如大家聊聊,你觉得“越做越长”的《刺客信条》,是福利升级,还是情怀远去?
留言说说你的体验吧——肝帝还是情怀党,这回看你站哪边!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