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点评003,称其下水只是开始,中国可能很快拥有4艘航母
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甲板面积相当于三个足球场,却让太平洋对岸的军事专家连夜修改PPT。美媒一边承认这是“中国造船业的里程碑”,一边又嘀咕“常规动力不够看”。但真正让外界坐不住的是:这艘航母的电磁弹射技术,连美国最新福特级都曾为此摔过飞机。中国海军究竟是在补作业,还是悄悄抄了近道?
“福建舰”刚亮相,国际军事论坛就炸了锅。美国“1945”网站标题直接带节奏:《中国新航母能让日韩失眠》,却绝口不提自家11艘核动力巨无霸。最讽刺的是,评论区菲律宾网友反问:“美国航母在南海晃悠几十年,怎么没人说‘威胁'?”争议点在于:西方一边渲染中国航母“落后一代”,一边又焦虑其建造速度——从辽宁舰到福建舰,中国用十年走完美国半世纪的路。更耐人寻味的是,卫星照片显示,福建舰甲板上的歼-35隐形战机模型,分明在演练“包抄战术”。
翻开技术账本,福建舰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组合堪称混搭天才。美国专家最初咬定“蒸汽弹射才是王道”,结果中国用陆上电磁弹射试验打脸——2016年马伟明院士团队曝光的那条“世界首条电磁轨道”,如今真装上了航母。辽宁舰老兵王班长回忆:“以前训练用滑跃甲板,飞行员得算准风速像扔纸飞机;现在电磁弹射一推,菜鸟都能平稳起飞。”但日本《朝日新闻》却称这是“危险的军事赌博”,理由是“中国缺乏核动力经验”。可他们忘了,美国第一艘核航母企业号1961年服役时,反应堆故障多到水兵们编段子:“它靠的是船员的祈祷动力。”
当西方媒体集体唱衰“福建舰续航不足”时,南海某渔村的老林笑了。他的远洋渔船去年曾被美国军舰“护航”,结果对方补给舰跟得比保姆还紧。“老美核动力航母吹得响,不也得靠油船奶着?”军事博主“舰闻杂谈”挖出冷数据: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每天耗油量够一辆轿车绕地球30圈,而福建舰的综合电力系统能让燃油效率提升20%。但印度《防务评论》仍坚持“没有核动力就是二流”,却选择性忽略自家国产航母海试时锅炉炸出黑烟的尴尬名场面。
7月初,五角大楼突然发布报告》中国004航母或采用核潜艇反应堆技术》,瞬间引爆军迷圈。法国网友自嘲:“戴高乐号当年用潜艇反应堆,航速比自行车还慢,中国这是要复刻我们的悲剧?”但卫星图像显示,上海江南造船厂的新干船坞长度惊人——足够放下比福建舰还大15%的巨舰。更劲爆的是,渤海湾某基地近期出现模拟核动力舱段,工程师们甚至在测试“堆芯熔毁应急方案”。前美国海军军官罗伯特·李在推特发酸:“中国人连核航母应急预案都做好了,我们还在争论要不要造新船坞。”
就当外界猜测004航母进度时,一场意外浇了盆冷水。8月,中国核安全局突然通报“某试验装置冷却剂泄漏”,虽强调“无辐射风险”,但韩国媒体立即标题党:《中国核航母计划遭遇切尔诺贝利式危机》。真相却是:这不过是青岛某研究所的陆地模拟器例行检修。俄罗斯军事观察员伊万诺夫调侃:“按这个逻辑,美国弗吉尼亚级潜艇的核反应堆该算移动核弹了。”但争议未消,越南某智库发布“中国四航母包围圈”模拟图,刻意将福建舰的巡逻半径画到爪哇海,却把美国关岛基地标成“防御性存在”。
某些专家嘴上说着“中国航母不足为惧”,身体却很诚实地调整了导弹部署坐标。他们嘲笑福建舰烧油,自己却为核反应堆退役费用发愁;贬低电磁弹射不成熟,自家福特号却因同款技术趴窝三年。最幽默的是,当中国按部就班公开训练视频时,有人跳脚“军事不透明”;等真亮出黑科技,又改口“破坏战略平衡”。这套双标玩得,连马戏团猴子都该鼓掌。
当美国11艘核航母巡弋全球时叫“维护和平”,中国三艘常规航母家门口训练就成了“威胁”?按这逻辑,是不是太平洋该改名叫“美利坚湖”?(欢迎理性讨论,但请先回答:你家门口停着别人家10辆装甲车时,你该用什么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