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为何被分至小地方,后来境况如何?
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长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会被安排到一个小地方工作,他后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苏州的桃花坞老城风景优美,这里曾是明代著名文人唐伯虎的家,充满了深厚的文化气息。
后来,居所来了位副军职离休干部,他经历了无数次战役,功勋卓著,正是那位昔日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
刘金山同志1938年参加革命,他此前在山东枣庄市当铁路小工,虽然身份普通,只是一个基层工人。
每当夜深人静,机车停止运行的时候,他就默默地守在锅炉旁边,不停地往里面加煤,生怕炉火熄灭,让机车没法正常运转。
他经常拿着水桶钻到车头下面,仔细地擦拭车身。受到地下党宣传的鼓舞,他毅然加入了抗日义勇军峄县支队,并迅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40年7月,鲁南铁道游击队刚成立时就接纳了他,他先后担任过中队长和副大队长的职务。两年后,在微山湖的一次战斗中,原大队长洪振海牺牲了,刘金山随后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新的大队长。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国家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人民生活艰苦,每天都充满着斗争。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民族的坚韧和毅力。
日军因为打不败铁道游击队,就把驻守临城的特务队队长黑木少佐给换了,新来的队长是大佐高冈,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变动来更好地控制这一带的特务工作。
这个对手非常狡猾,给铁道游击队的活动制造了很多困难,导致勇敢的洪振海同志不幸牺牲。
刘金山虽然才二十多岁,但已经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考验,成长为了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指挥官。
他明白,要想打掉日军的嚣张气焰,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斩首行动”,也就是干掉他们的头目高冈。
尽管高冈被日本军队严密守卫,想要攻破他们的指挥中心,难度极大,可想而知,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刘金山曾三次偷偷进城,每次都换上不同的衣服来隐藏自己的身份,仔细观察敌人的动向。
刘金山第三次出门时,不小心被特务认了出来,警报声随即响彻整个城市。短短几分钟内,全城迅速进入了紧张的戒备状态。
面对敌人封锁多个城门的情况,机智的刘金山早就找到了办法,悄悄地离开了城市,避开了封锁。
晚上11点,刘金山带领铁道游击队的部分队员悄悄来到了临城车站对面,他们走到封锁沟边,准备开始行动。
杜纪伟政委负责外部接应工作,刘金山则带领两个小组装扮成铁路工人,巧妙地进入了车站内部。
了解了地形和敌人的兵力分布后,刘金山和副大队长王志胜带着一名战士悄悄接近了位于站台的高冈办公室。
高冈喜欢在深夜工作,他的办公室里,两个班组的员工都已经休息了,只有门口的保安还在尽职守望。
刘金山悄悄看着窗户上的倒影,发现警卫趴在桌子上打盹,高冈则低头认真地看文件。他尽量让自己呼吸轻一些,不发出声音。
刘金山左手握住门把手,右手拿起了20响机枪。他猛地推开房门,迅速把枪口对准了警卫的后脑,立刻扣动了扳机。
突然间枪声大作,高冈立刻抬起头,本能地伸手去拿放在电话旁边的枪,准备应对紧急情况。
瞬间,刘金山急忙举起手,枪口突然抬起,一声巨响,子弹准确无误地击中了高冈的眉心。
副大队长王志胜紧跟在我后面,迅速挡在了内室的门口。他发现有两组特务正在里屋休息,而他们的枪支则放在外边的办公室里。当一个特务刚把头探出来时,就被王志胜一枪打中了鼻子,其他特务吓得连忙缩了回去。
刘金山拿起机枪,紧紧抱在胸前,简短地喊了一声“撤”,然后带着其他人迅速向封锁沟的方向撤退。
现在,城里枪声大作,警报声突然响起来。兵营就在附近,离站台只有几百米远。
杜纪伟急得在封锁沟边等着,正准备低头看丝网里的动静,忽然眼前一亮,一个身影快速出现,仔细一看,原来是刘金山。
杜纪伟拿起机枪,急忙想退回去,没想到因为动作太快,头皮被机枪的边角刮伤了。
解放后,杜纪伟同志担任了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一次和刘金山碰面时,他笑着挠了挠头,聊起了以前的那段往事。
刘金山在离开车站时,巧妙地安排了一番,用一个小计谋保证了行动的顺利。
他把湘军的帽子和伪军的军装布片挂在车厢的连接钩上,巧妙地安排起来,这样可以误导敌人,让敌人产生错误的想法。
临城站附近有一个古井村,村里住着一支由国民党士兵投降后组成的伪军团。因为这支队伍的团长姓严,所以人们都称他们为“小严团”。
这些人靠着日本军队撑腰,帮着坏人作恶,到处横行霸道,不断骚扰铁道游击队,干出许多令人发指的坏事。
刘金山巧妙地布置了一番,用了一招“借刀杀人”,让日本人自己掉进陷阱里,他们果然上了当。
天刚亮,他们迅速行动,抓获了“小严团”的所有头目,缴获了全部武器,并将士兵分散到其他地方,从此,“小严团”不复存在。
后来,日本人发现自己被骗了,但这时候已经太迟了。
1942年深秋,鲁南军区给铁道游击队下达了紧急任务,让他们赶紧准备,确保115师的一个团能拿到足够的冬衣。
刘金山从山上接到任务后,立刻带领铁道游击队袭击了城里的外国商行,虽然成功获得了几万块钱,但可惜没有拿到布料。因为市场上没有布卖,这笔钱也就无法换成他们需要的物资。
刘金山想了想,决定继续双管齐下,以防万一。
侦察员报告说,晚上十二点左右,有四车物资将从潍坊运往蚌埠,途经临城。
晚上6点左右,刘金山接到消息后,立即与队长商量对策。他们决定派人员潜入车站,解开挂钩,卸下后四节车厢,并号召大家用船只和人力帮忙运输布料。
会议一结束,大家就赶紧分头行动,不到两个小时,就召集了4000多人和30艘船。
船停在离集合点的湖边,大约有十二里的距离。人们在沙沟站和韩庄站之间的区域聚在一起,等候下一步的安排。
火车开过沙沟站,突然,最后面四节装着被子的车厢悄悄留在了站台上,没人注意到。
在游击队的带领下,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主动上前帮忙抬运,有的则忙着扛抬,大家齐心协力,迅速投入到搬运工作中。
车里装满了各种东西,比如被子、棉衣和布料,运送的人一个接一个,来回穿梭,保证物资能快速送到目的地。
说到那趟丢失了几节车厢的火车,到了徐州才发觉少了四节车厢,然后一一站点回找,最后在沙沟站找到了丢失的部分。
日本方面快速反应,从临近城市派遣装甲列车前往,目的是营救被占领的车厢。
现在,铁路附近还有几百名民众滞留,游击队伍的人数有限,再加上天亮了,形势变得更加紧迫。
刘金山迅速下了两个命令:一是立即烧掉那些带不走的被服,二是赶紧组织人手,确保大家安全撤离。
因为铁路沿线十几里全是空地,天亮了,人们就会被铁甲车的火力覆盖,非常危险。
当大家心急火燎的时候,老天帮忙,一阵意外的浓雾很快弥漫开来,把四周都遮住了。
雾气越来越浓,几步外就看不清人了。铁甲车上的日本兵乱作一团,只能胡乱开枪开炮,而群众早已安全撤离。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胜利的希望。曾经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这场惨烈的战争。
在敌人和伪军联手的情况下,一些伪军部队不肯把武器交给八路军,也不愿意投降,这使得整个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在沙沟地区,有一千多日军和伪军被鲁南军区和新四军第七师围困得紧紧的。他们不肯轻易投降,还在拼命抵抗。
为了达到分化敌人的目的,上级决定先从伪军入手,逐步削弱敌人的实力。
林维先作为七师的师长,叫来了刘金山,问他:
在这几年和日本军队打交道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在沙沟驻扎的部队里,认识或者听说过一些日本士兵的情况?
刘金山想了想,然后说:“确实有这个人,就是那个已经被开除的特务队长,黑木。”
林师长问:“你能不能单独去跟敌人说清楚,我们只打伪军,让他们别掺和?你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刘金山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坚定地回答:“没问题,我来办!”
刘金山穿上了干净的军装,紧紧束好了腰带,腰间别着一把驳壳枪,子弹已经上膛。他在心里盘算着:如果谈判失败被扣留,搏一把也不算亏,搏两把就赚了。
就在出发前,林师长突然宣布,不准带武器。这道命令让刘金山一头雾水,他完全搞不懂背后的原因。
林师长说:“敌人有上千人,咱们能消灭多少?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他们别动手,这事直接关系到整个局势的安稳。”
在一番劝说后,刘金山终于同意了,他放下手中的武器,空着手走进了沙沟。
日本兵在路口用麻袋做掩护,一看见八路军的人影,几个日本兵立刻拿着闪亮的刺刀快速冲了过去。
刘金山懂点日语,他不慌不忙地说:“希望能见见黑木少佐。”
日本士兵仔细检查了他的全身,然后离开去向领导报告。
大约十分钟后,他被指示进屋,这时有六七个日本士兵拿着刺刀紧跟在他后面,显然是在押送他。
走进司令部,发现里面不仅有黑木,中央还坐着一位少将。
黑木详细讲了一番,说这个人是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长,他们已经对峙了好几年了。
少将点头让金山坐下,然后递上一杯水和一支烟,严肃地说:“日军已经无条件投降了,我们现在对付伪军,这事不用你们插手,希望你们不要干涉,否则也会一并处理。”
译员把这话说给少将听了,少将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问道:“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八路军真能保证不会攻击我们吗?”
刘金山认真保证说:“八路军说话算数,等到我们进攻伪军的时候,我一定会留在这里守着。”
日本人对此表示了同意。
那天晚上,守卫的伪军突然遭到新四军第七师和八路军鲁南军区部队的袭击。与此同时,刘金山独自前往日军指挥部执行任务。
新四军和八路军联手,逐渐消灭了周围的伪军。日军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轻易行动,只是在一旁观看我们取得胜利。
枪声慢慢变弱,过了一会儿,突然响起了一连串密集的射击声,再次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少将与黑木怒气冲冲地走进房间,直接质问刘金山:八路军为何向日军开枪,必须说清楚原因。
刘金山说八路军不会随便开枪,但日军没有问就把他扣押了。
刘金山被关在一间昏暗的小屋里,一整天都没出去过。为了打发时间,他把随身带着的两包烟全都抽完了。
这个时候,翻译从门口经过,刘金山顺势向他借烟,顺便得知:八路军开枪是因为三十余名伪军逃向了日军,追击过程中发生了交火。
刘金山一看这情形,发现站台上站满了伪军,他当机立断,向大家提议,希望能立刻见到黑木。
黑木来了,还带了两包烟当礼物。他的到来加上这两样东西,显得很有礼貌也很细心。
接着,刘金山又把之前翻译的内容重复了一遍,但黑本却装作不明白的样子,说他对此一无所知。
刘金山建议说,事实都在站里,如果你不信,可以跟我一起去看看,证实我说的话是真的。
黑木和刘金山来到车站,果然发现已经有三十多个伪军在那里等候,准备好了。
面对沉默的黑木,无奈之下,只能放刘金山离开,最终他松开了紧握的手。
刘金山一天都没吃东西,肚子很饿。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特意向黑木要了一个面包来填肚子。
之后,华东局给7师发了新任务,要求他们让沙沟驻扎的一千日军放下武器投降。
刘金山建议自己来和日本方面 talks,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次旅行,他和铁道游击队的政委一起去了沙沟,两人共同开始了这段旅程。
日本人谈判时非常精明。经过几天的讨论,他们最终只同意交出重型武器,而保留轻型武器。他们说回去的路很远,需要自卫以防万一。
随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手枪不收缴,但每人可以保留一支步枪,用来自我防护。
刘金山和政委反复强调我军的坚定立场,说明日军已经被重重包围,唯有全面投降才有生机。于是,日军的一个少将请求与新四军的师长见面。
刘金山得到师部的同意后,带着日军少将和黑木一起去见师长,汇报情况。
经过一番谈判,日军最终同意放下所有武器,只保留腰带、刺刀和指挥工具,以此表明他们的身份和指挥地位。
在华东地区的一次重要投降仪式上,一名日军少将向刘金山赠送了一把指挥刀和一副望远镜,以此表达敬意和投降的决心。
刘金山把这些物资直接交给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确保物资能迅速送到关键人物手中。
铁道游击队的名称现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它的特殊代号也不再使用,这标志着这支传奇队伍的特定时代已经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刘金山接到军委的工作安排,主动要求辞职。他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希望转业到工厂或农村等基层单位,继续为党奉献几年。
1955年,在军衔授予的时候,刘金山主动要求降级,因此他最后得到了大校的军衔。
刘金山对家人有着严格的要求:在生活中,他们绝不能私自占有公物,也不允许个人事务中向组织寻求特殊照顾,始终坚持原则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