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胜球才是生死线?中国U23该怎样打破进球“拧巴”困局
赢球还不让人省心?中国U23在西安2-1拿下东帝汶,球迷却一肚子问号:同组澳大利亚14-0大屠杀,我们这边怎么像拧不开的水龙头。净胜球这玩意儿,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就是生死分。别问,问就是“这仨字儿,值钱”。
先把账捋清楚。9月3日,U23亚洲杯预选赛第一轮踢完,44队分11组开卷,每组第一外加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再加东道主沙特,凑齐16强。种子队没掉链子:约旦、日本、越南、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泰国、伊拉克、卡塔尔、伊朗、韩国、塔吉克斯坦,全都开门红,还是那批熟面孔在领跑。比分大多奔着“篮球赛”去:澳大利亚14-0北马里亚纳群岛、卡塔尔13-0文莱、阿联酋13-0关岛、韩国5-0中国澳门、伊朗4-0中国香港……看得人直呼离谱。但冷门也不缺,阿曼被柬埔寨逼平、印尼和老挝闷平、巴林主场输给印度,外加B组强队被缅甸拉住,这几桩都给中国的“最佳第二”通道添了一把火。我们这边呢,2-1东帝汶,净胜球吃了亏,小组暂列第二,横向对比里跟也门、吉尔吉斯斯坦、叙利亚并列第四,位置不稳,得靠后两场“刷”回来。
问题出哪儿?数据摆这儿:控球68%,16脚射门9次射正,只进2个。场面看着像是我们围着对手半场“遛弯儿”,可临门一脚始终不够狠。向余望错失几次必进球,小禁区那脚打横梁,真有点“出工不出活”的味儿。安东尼奥首战摆4-2-3-1,首发全是中超中甲班底,里头7个人进过成年队,纸面身价不寒碜,王钰栋150万欧元领衔,胡荷韬搭档,首发总身价488万欧元。可足球不靠身价过关,门前那一下靠的是节奏、果决和信心。更糟心的是,徐彬老伤复发,王钰栋疑似拉伤,二人状态成问号。教练估计会对进攻线动刀,谁上谁下,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逼着大家拿表现说话。
就这样,中国队迎来了9月6日19:35对北马里亚纳群岛的第二轮。这场球,不止是三分,还是净胜球的大作业。说句实在的,对手是本届公认最弱之一,上轮被澳大利亚打了个0-14,全场基本“被训练”。技术统计惨兮兮:控球率30%,只有2脚射正,防线漏得跟筛子似的。很多队员不是职业球员,有的甚至还在其他项目上“兼职”。上个月他们跟世界排名第202位的关岛踢热身,0-8。再加一条,北马里亚纳还不是国际足联正式成员,没世界排名。按实力尺子量,确实不如东帝汶。话说到这,咱也得长个记性:越是“该赢”的球,越怕自己先慌手慌脚。
踢法上,中国队上轮被东帝汶的密集防守捆住手脚,传控绕半天找不到缝。怎么解?别老在中路抠脚眼儿,边路速度和传中多用,多打二次落点,远射该试就试。对手全员退守,空间小,靠脚下小配合抠出十几个传球,图样。有人问,能不能复刻14-0?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我们首场的进攻效率摆那儿,更现实的是8-0、9-0这个区间。拜合拉木上场门前嗅觉不错、王钰栋也有进球,这两位只要接球点位够多,和边路起速一配,效果就有戏。后防线这场压力不大,唯一要防的是对手突然一脚长传的快反,别在中圈瞎压线,留个清醒人看身后,这叫“未雨绸缪”。
我在西安球场外蹭了会儿风,碰到一位跑外卖的小伙子,他说第一场看得心口一紧:“不是说东帝汶弱吗,怎么最后十分钟还提心吊胆的?”可转眼又补了一句:“不怕,第二场把气儿撒回来。”这就是普通球迷的两面:嘴上嫌弃,心里惦记。另一个故事来自酒吧包厢,一桌人围着大屏幕,看到向余望那脚横梁,齐刷刷“哎哟”一声,紧接着又开始盘阵容:“下轮得上个会抢点的、边路多来点倒三角。”是不是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看见了问题——球到了30米区域不够果断,射门选择慢半拍,传最后一脚不够“毒”。我还跟一位基层青训教练聊了两句,他说孩子们平时训练很讲究控球与传接,但缺少在高压下的快速决策,“明明能一脚打门,非得多碰一下找最完美角度”,结果角度没了,机会也凉了。这话扎心,但是真心话。
说回根子。中国U23的“低效”,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心理层面的。技术上,面对低位密集,模板动作太固定,边路幅度上不去,倒脚太平,缺少突然性;二落点争抢不够凶,门前包抄点位不够“狼”;定位球创意不足,角球任意球像开会。心理上,没打出“压着打”的气势,进一个想歇口气,对手反倒越踢越兴奋。这跟联赛节奏、年轻球员出场时间、U23政策的落地质量,都有点关系。别看身价、履历好听,真到国家队,球是新的、草是新的、对手更陌生,临场判断就漏水。还得说一句,亚洲范围内,西亚队普遍对抗强、效率高,东南亚队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也在进步,我们要想在预选赛之外更进一步,创造型中场的储备、锋线的多样化打法,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这轮形势其实很清楚:净胜球就是命门。澳大利亚已经14球在手,你要跟人争小组第一,不把分差抹一抹,后面靠算术过关,心里没底。更关键的是,“踢出自信”这四个字,不是喊口号,得靠一次次真刀真枪地把机会打进。该直塞就直塞,能打门就打门,别瞻前顾后。阵容微调势在必行,既要保留王钰栋、拜合拉木这类能制造事件的点位,也要给边路添上提速的旋钮。向余望这种门前机会多的前锋,或者换人,或者给清晰目标:进禁区就是一脚,犹豫就是错。后腰位置一攻一守的分工也得更明确,别全压上,给对手留反击“活口”。
西安的夜风凉快,球场里那句“加油”喊出来就带劲儿。这一场更像一支队伍给自己打的“复健赛”。赢是底线,踢得有内容、踢出狠劲儿,才是关键。别怕被说“刷数据”,规则摆在那,每一粒进球都可能是后来者居上的踏脚石。也别只盯着“大胜”的数字,过程里把边路的通道跑通、把定位球的套路跑顺、把第二落点的卡位站稳,这些都是未来对澳大利亚、乃至正赛阶段能用得上的真本事。
说句掏心窝子的:年轻队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那股犹豫。甭管风评如何,球到脚下就两字——果断。第二轮你押几比几?8-0还是9-0,或者你更在乎谁能把第一脚打门干干脆脆?评论区见,别光吐槽,来一波“支招”,兴许下场你说的那招就真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