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鹰击-18利剑出鞘,性能远超战斧!单发即可毁盾舰

一枚导弹,如何让美国海军高呼“无法拦截”? 一次潜射,为何能逼退整支航母战斗群? 2025年央视曝光的东海实弹画面中,鹰击-18A贴着浪尖以3马赫冲刺,精准洞穿靶舰核心舱室。 这枚被外媒称为“最完美反舰武器”的中国导弹,射程跨越2500公里,单发即可瘫痪宙斯盾舰。 它的出现,终结了人民海军依赖舰炮和短程反舰导弹的时代,更将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甩开整整1000公里射程差距。 当潜射型号从039C核潜艇悄然出鞘时,西太平洋的海权天平正悄然倾斜,而这一切,竟源于一项被俄限制出口的“俱乐部”导弹技术?

鹰击-18的恐怖之处首先在于“双重人格”设计。 发射初期,它像隐形刺客般以0.8马赫贴海巡航,涡喷发动机推动下飞行高度仅距海面5-7米,利用地球曲率和海浪杂波完美躲避雷达探测。 这段亚音速飞行占全程90%,节省的燃料将射程拉伸至俄制原型弹3倍以上。

真正的杀招在最后40公里。当敌舰雷达刚捕捉到目标时,导弹突然抛离巡航段弹体,固体火箭发动机瞬间点火推动弹头加速至3马赫! 此时留给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不足20秒。 更致命的是,这个重160公斤的钨合金穿甲弹头能在10G过载下蛇形机动,轻松甩开“标准-2”防空导弹的追击。

2014年央视首次曝光垂直发射的鹰击-18,揭开了中国舰载武器通用化的序幕。与美军MK41系统不同,国产同心筒垂发装置无需公共排气道,内外筒间的环形空隙直接导流高温燃气。 这种设计让052D驱逐舰实现“一坑四弹”:海红旗-9B冷发射升空的同时,鹰击-18可用热发射喷焰离筒,防空反舰火力无缝衔接。

实际部署数据更令人震撼。 055大驱的112个垂发单元中,反舰导弹占比超30%,单舰齐射火力足以覆盖整个航母打击群。 而最新服役的052DL驱逐舰已淘汰老式倾斜发射架,全面换装垂发版鹰击-18。

当093G核潜艇在关岛以东潜航时,鹰击-18的威胁达到巅峰。 其潜射型号采用“湿式发射”:导弹在鱼雷管注水密封后点火,燃气推动水柱形成发射通道,噪声比传统冷发射降低60%。 出水瞬间的矢量喷口迅速修正姿态,5秒内转入掠海飞行。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曾模拟推演:1艘093G在660公里外齐射8枚鹰击-18,末端3马赫突防将消耗航母战斗群96枚防空导弹,拦截失败率高达74%。 而039C常规潜艇的“蘑菇头”指挥塔进一步压缩声呐探测距离,使反潜网形同虚设。

传统反舰导弹发射后只能单向突进,鹰击-18却搭载双向数据链系统。 卫星图像显示,导弹巡航阶段通过北斗卫星接收指令,随时切换攻击目标或规划迂回路径。 2018年黄海实弹演习中,导弹在距靶舰80公里处突然90°转向,绕过预设的电子干扰区直击侧舷。

末段制导更显致命锋芒。 主动雷达锁定目标后,红外成像导引头自动匹配数据库特征值,当多枚齐射时,算法会优先分配攻击航母舰岛、动力舱等核心部位。 这种智能识别让美军惊呼:“它能在混编舰队中精准斩首! ”

最直观的威慑来自实弹毁伤效应。 2017年某次机密试验中,鹰击-18以3.1马赫撞击7000吨级模拟靶舰。 穿甲战斗部连续贯穿8层钢板,高爆装药在轮机舱二次引爆。 事后勘测显示:舰体龙骨扭曲达17°;90%电子设备因电磁脉冲烧毁;垂发系统燃气通道被金属射流熔穿。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安德鲁·埃里克森教授在报告中承认:“这种动能-化学能复合毁伤,使伯克级驱逐舰中弹后完全丧失作战能力。 ”

鹰击-18的终极价值在于体系化作战。当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迫使航母后撤至1500公里外时,鹰击-18的2500公里射程恰好填补火力空白。 而它与鹰击-12超音速导弹形成“高低配”:后者以4马赫高速冲刺吸引防空火力,前者则悄然实施致命一击。外媒卫星照片显示,辽宁舰甲板已出现适配鹰击-18的轰-6J轰炸机。一架轰-6J挂载4枚导弹时,打击半径可延伸至第二岛链。 这种“空潜舰”三维饱和攻击模式,正是突破宙斯盾系统火力通道上限的终极解法。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