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第一个变穷的国家,不是俄罗斯,是这个国家
65岁的清洁工攥着皱巴巴的购物清单,在伦敦超市的货架前反复徘徊。 黄油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比去年涨了40%,巧克力贵了30%,连最普通的茶叶也成了“奢侈品”。
她最终只拿了一袋打折土豆,放弃了取暖用的电热毯。 “以前从没想过要对别人解释‘我没钱了’,”她对着镜头苦笑,身后货架上刺眼的价签像一把刀,割裂了英国普通人的体面。
首相斯塔默签署新一批对乌军援协议
3.5亿英镑专用于生产10万架无人机,22.6亿英镑贷款中的8亿被强制指定购买英国军工企业产品。 雷神公司股价应声暴涨5.2%,但财政部账本上公共债务已突破GDP的100%——这意味着每个英国人头上顶着3.6万英镑的债务大山。
当俄乌冲突在2022年爆发时,英国以“反俄最坚定盟友”姿态冲在最前线:
军火库见底:三年间累计援乌38亿英镑武器,包括2300枚反坦克导弹、数十辆挑战者坦克。 英军弹药库存仅剩5天作战储备,士兵因缺装备无法训练。 国防委员会主席埃尔伍德公开承认:“若遭袭击,英军撑不过5天”。
金融杠杆崩塌
2025年初,英国以14%高息发行“战时债券”借钱援乌,22.6亿英镑贷款协议要求乌克兰用战后重建权和黑海港口经营权作抵押,俄媒曝光英国石油公司已锁定敖德萨油气田。 伦敦金融城的债券交易员们不会注意到,超市里一袋面粉的价格已成社会炸药桶:能源账单吃人:天然气价格三年涨280%,电价翻三倍。 2023年英国家庭能源欠债达37亿英镑,65万人被迫选择“取暖还是吃饭”。
产业链崩溃连锁反应:脱欧叠加制裁,英国制造业出口暴跌23%。 捷豹路虎迁厂至斯洛伐克,2.5万钢铁工人失业。 当瑞典太阳能企业因电网落后延迟建厂,连风电叶片都需从中国进口。
在利物浦癌症中心
患者需要等待22个月才能接受化疗。 护士实际工资比2008年下降23%,护工集体转行送外卖。 政府一边砍掉50亿英镑残障福利,一边拨款36亿升级医疗设备,却因官僚僵局导致28亿资金闲置——有人在候诊椅上停止了呼吸。
苏格兰独立支持率飙升至50%,北爱尔兰“脱英派”新芬党赢得历史性选举。 当英国央行用440亿英镑救市时,伯明翰市政府正耗资1.35亿安置流浪汉,却关闭了他们取暖的图书馆。
特鲁舍夫将英国列为头号报复目标
警告英军特种部队在乌参战等同于对俄宣战。 而北约内部的美军高层嘲讽英军“早已非一流军队”,德国趁机抢夺伦敦金融业务,法兰克福取代其成为欧元清算中心。
残酷的是经济对比:俄罗斯通过向中印出口能源,2024年获得超1000亿美元战争输血;美国军工企业订单排到三年后,液化天然气高价销欧获利。 而英国国债利息吞噬10%财政预算,GDP被印度超越跌至世界第六。
愿派兵进入乌克兰
当首相宣布“愿派兵进入乌克兰”时,伦敦街头抗议者高举“我们不为美国战争买单”的标语。 67%的民众要求削减援乌,但政府仍坚持从冻结俄资产中抠出7000万英镑买导弹——这些钱相当于英国全民每人负担33英镑。
皇家海军被迫取消57架舰载机订单,空军地勤在电商平台网购二手零件维修台风战机。 历史学家翻出档案:上次这么干的是1982年马岛战争前的阿根廷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