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招封锁美国军工要道,稀土限制令令五角大楼震怒
最近五角大楼的军工厂变得特别安静,让人感觉有点吓人。F-35战斗机的生产线停在半路上,导弹的制导系统零件箱里甚至只剩下一半的库存,连最新型号的军用无人机也卡在装配线上——缺的不是技术或者资金,而是几罐看起来灰扑扑的稀土粉末。这些所谓的“工业维生素”,此刻却变成了美国国防工业的“断血点”。
事情得追溯到三个月前。中国商务部出了一份新规,把钐、铽、镝等七类中重稀土列入出口管制名单,明确写到:企业如果想出口,要先提供最终用途证明,等许可证审批通过后才能操作。欧洲的宝马、大众等汽车厂商赶紧递交申请材料,不到几天就拿到了“通行证”,他们的生产线也很快重新开启;不过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军工巨头递交的申请,却都杳无音信,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任何回应。
白宫那边急得直跳脚。五角大楼的内部报告很坦率地指出:美国军队大约87%的重要装备都依赖中国的稀土。比如,一架F-35能用掉417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要消耗掉4.2吨。库存不足,工厂也不得不拆除旧弹头来回收材料,就连“战斧”导弹的交付时间也被推迟了两个月。
中国这次的“定向放行”手段特别巧。6月份,对美国的稀土磁体出口猛增到353吨,比5月份几乎增长了七倍。白宫发言人刚想松口气,却发现这些都是专门面向民用市场的“特供货”——通用、福特、特斯拉都拿到了半年的使用许可,不过每一批磁体都必须绑定“民用身份证”。想要挪用到军工用途?门都没有。美国的军工厂眼巴巴盯着外围的汽车厂商恢复生产,却一克铽粉都拿不到。华尔街日报气得骂声不断:“中国允许特斯拉造机器人,却不让美国造一发导弹!”
美国确实曾经试过挣扎。国防部硬着头皮,把4亿美元补贴甩给本土唯一的MP材料公司,希望它能在加州的矿山里开采出“有出息的矿”,以期解决相关的材料供应问题。
结果挺尴尬:这家公司每年只能生产大约1000吨钕铁硼磁体,不到中国6月单月向美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更让人跌眼镜的是,挖出来的矿砂还得运到中国进行提纯,然后以高价买回美国——而且,纯度不足90%的本土技术离军用品的标准还差十万八千里。五角大楼的规划里还画着“到2027年建立自主产业链”的蓝图,但高盛算过账:没有250亿美元的投入和十年的时间,美国根本搭建不起从矿山到磁体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手中握着三张硬牌。第一张是资源优势:全球大约90%的重稀土精练都在中国,美国的稀土储备还不到中国的零头。第二张是技术壁垒:中国拥有七成的稀土相关专利,纯度能达到99.999%,而美军工厂里的冶炼炉还卡在90%的瓶颈上转圈。第三章叫“全流程追溯”,去年推出的区块链系统把走私渠道牢牢封死,韩国公司过去倒腾给美军的82%走私稀土,今年全部清零。
欧美的盟友们也都各自谋划怎么走自己的路。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乖乖交出生产线的数据,只为了换取稀土配额;澳大利亚口头上说着三年内产量要翻三倍,可实际上私底下还在跟中国买精炼技术;欧盟投入10亿欧元建设回收工厂,结果发现回收的旧磁体也只能满足三成的需求。最惨的怕是印度的电动车厂,一旦生产线停工就怒斥美国:“你们打架,凭啥断我粮?”
这场关于稀土的较量早就超出了普通的贸易摩擦范围。美国军工企业的困境,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对关键战略资源的精准掌控 —— 一方面保持不断供,另一方面也让中国的财路不断。可是,要用中国的资源来制造导弹?这想法,估计难以实现吧。
一颗灰尘都难以流出去。当五角大楼的采购官们还在烦恼如何搞定“拆弹补弹”的问题时,中国海关的稀土追溯系统又提升了:下一批磁体打算用在哪儿,一扫二维码就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