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栋成“最不像新人的新人”?国足困局下一步有何新希望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普通市民,这种晚上窝在客厅,电视机荧屏泛着幽蓝色,陪着家人一起看国足的场面,对我来说,已经成了某种生活习惯。东亚杯第二轮中国对日本,比分定格在0比2,说实话大家都不算意外,这几年踢日本,哪次不是苦仗?但这次一边啃着西瓜一边看球,还是有那么点新的感受。
本场的阵型一出来,就看见教练脑筋动了点弯子。541,后场直接排上新面孔,门将还是颜骏凌,后卫里朱辰杰、蒋圣龙都挺年轻,中场起用黄政宇,前场组合变成张玉宁、韦世豪加王钰栋。赛前评论区里有球迷激动,说该给年轻人机会,但也有人担心防线不稳。
比赛刚开始十分钟,家里小侄子还在嚷嚷中国一定能进球,刚说完日本那边一个斜塞,朱辰杰站在原地愣了下,让人家前锋从身后抄底完成破门。气氛一下安静了,小侄子抱住抱枕不吱声。我倒觉得,年轻后卫的短板就是一场大赛修不平,关键时刻容易断电,下半场朱辰杰又漏了人,被人轻松推了第二球。这种失误当球迷都看得明明白白,不知道教练组心里咋想的。
最亮眼的,非王钰栋莫属。十八岁的年纪,进入主力阵容,攻防切换很有章法。尤其第一小时,他一次次带球突破,日本队后腰盯他特别紧。对面教练赛后都点名夸他,说他脚下灵、起速快,踢得有威胁。可偏偏天不遂人愿,第76分钟他受伤跌倒,队医冲上来,他躺在地上表情都快僵住了。家里人看着都替他疼。自那以后,前场没谁能冲一冲了,日本防线几乎没压力。
我特别注意到,日本这回带的还是国内球员,留洋的那帮压根没来,但人家的传控就是比国足顺。整场比赛,国足后卫面对高球总晚一步,中场抢断少,皮球连不到几脚就被抢下来。张玉宁那次单刀机会,全家人呼啦一声站起来,可惜还是被扑掉。如果那个进了,哪怕1-1,士气气势都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小细节,38岁的长友佑都依然出现在日本队阵中,经验充足,老辣得很。日本那边换人灵活,国足这边老给人一种慢半拍的感觉。有时候比赛不仅是拼体力,更是拼脑筋和反应。
赛后球迷最关心王钰栋,小区球友群热闹非凡,说他是这届国足“最不像新人的新人”。有人担心他伤势会影响后续发展,也有人替他鸣不平,说国内环境还是要让青年才俊多走出去。教练那句“要是王钰栋没伤,比赛会更难踢”,这场外夸奖算是给了他极高的认同感。
朱辰杰的几次低级失误,是球迷最不能忍的短板。话又说回来,年轻队员在这种国际赛场上摔跟头也是难免。更让人纠结的是,国足进攻缺乏变化、后防站位漏洞多,调整慢慢悠悠,这都不是一两场球能化解的老问题。
王钰栋未来能不能成为国足的顶梁柱,关键还是看伤后恢复和踢球的环境。留洋,是很多人提的路子,但那背后的家庭压力、联赛机制,并不是能解决的,这也是我们一直没突破的症结。
球赛结束,窗外小巷灯火点点,饭后散步碰见邻居还在聊这场球,议论的都是希望,这一代年轻人能踢出点不一样的东西。你们平时会和家人一起看国足的比赛吗?怎么看王钰栋今晚的表现?你认为中国足球该怎么走出困局?如果你是主教练,换人、布阵会怎么选?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