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城市动脉被“瘦身”,35万居民出行“骨折价”买单

滨江东居民王伯指着地铁围挡直叹气:“忍了三年封路修站,结果城际列车呼啸而过不停车?这算哪门子民生工程!”

佛穗莞城际最新方案引发轩然大波。这条串联广佛莞三城的“湾区大动脉”,在投资579亿的蓝图里砍掉了滨江东路站和新洲站两个黄金换乘点。官方解释是“优化站点布局”,但地图不会说谎——消失的站点恰是人口稠密区的交通命脉。

01 “瘦身手术刀”砍向哪里?

翻开规划图,滨江东路的消失最让人揪心。这个紧邻中山大学的老城区,聚集着三十五个成熟社区,每日数万人出行需求像毛细血管般密集。更扎心的是,地铁10号线在此预留的换乘节点已基本建成,复建房都封顶了。

新洲站的命运同样令人费解。作为规划中的三线换乘枢纽(8号线/23号线/佛穗莞),它承载着琶洲东区国际超级总部的未来。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国土空间规划里,这里可是“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

对比鲜明的是佛山段调整:他们砍掉的是非换乘的澜石二路站。广州却把手术刀精准对准换乘枢纽。

02 省钱的账本背后藏着什么?

面对质疑,建设方抛出三重理由:省钱、省时、保速度。每少建一个地下站,省下的是天文数字——深埋车站造价动辄十几亿。全长71.6公里的线路,站点从20个精简到17个后,工期可压缩近两年。

160公里时速的“市域快线”定位更成尚方宝剑。“站点太密影响加速”的说法看似科学,但广州地铁10号线建设者老李在茶楼吐槽:“当年18号线用同样理由甩站,现在日均客流才3号线的零头,这不打脸吗?”

最吊诡的是经济账。琶洲东区规划刚获国际竞赛加持,新洲站周边地块估值已破800亿。如今城际“飞站而过”,超级总部变“交通孤岛”,土地溢价怕是要打个对折。

03 消失的站点撕裂城市网

砍站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发酵。滨江东居民去天河商圈,原本佛穗莞换乘10号线直达的便利,如今变成“芳村换11号线→五凤换10号线”的两次折腾,耗时暴增20分钟。

艺洲路到滨江东的魔幻旅程更离谱:12号线转11号线再转10号线,40分钟才能走完本该5分钟的路。这种“看得见够不着”的荒诞,像极了当年18号线与广惠城际“擦肩不换乘”的遗憾。

地铁网络如同人体血管,关键节点的阻塞会让整具躯体缺氧。当佛穗莞与10号线在滨江东“交而不换”,损失的不仅是通勤效率——珠江新城CBD的辐射力、广佛候鸟的就业半径、甚至中大师生的学术交流,都被无形切割。

04 寻找第三条路

民间智慧早已给出解决方案。参照佛山段将普君北路站设为“预留站”的做法,完全可为争议站点留个“复活赛”资格。深圳14号线就曾用这招,在客流达标后陆续开通预留站。

技术层面也有折中之道。东莞在佛莞城际尝试的“跳站快车”模式,高峰期部分列车跨越非核心站点。既保速度又兼顾覆盖,不比一刀切更香?

中山大学交通研究所陈教授指出关键:“城际铁路的终极使命是缝合城市,不是竞速锦标赛。广佛莞三城每天185万人次跨城流动,相当于挪动整个澳门人口,岂能用高铁思维做通勤规划?”

珠江夜游的游船划过滨江东路,江边居民楼的灯火次第亮起。160公里时速的列车将从地底呼啸而过,却带不走这里35万人的出行焦虑。当佛山段的普君北路站挂着“预留”灯牌静待时机,滨江东的换乘通道却已成水泥封存的遗憾。

城际动脉的精打细算,该用计算器还是民心丈量?规划图上消失的两个红点,终将在城市发展史上刻下更深印记——是远见让路的短视,还是民生对速度的妥协,时间会给出残酷判卷。

#高考人生始发站#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