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幽默:中美西班牙对话前,美方制裁中国22家芯片企业,会谈时中方反制了美企英伟达,为何不是对等的22家?
美国气势汹汹地甩出22张牌打过来,我们这边为什么只回了一张就收手了?这牌局看着也太不“对等”了吧?去年中美在芯片这事上又掰起了手腕,美国那边商务部唰唰唰列了个长单子,一口气把22家中国芯片相关的公司给禁了,那架势,像是要用人海战术把我们淹死。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等着看我们怎么接招,是也拉个22家的名单硬刚回去,还是有别的打法?结果等了半天,我们商务部就点了一个名:英伟达。就这一个。很多人当时就懵了,觉得这反应是不是有点太软了?人家打你一套组合拳,你就回一记直拳,这气势上不就输了吗?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其实不在于我们打了谁,而在于那些被打之前的“预言家”们。英伟达那个穿着标志性黑皮衣的老板黄仁勋,在制裁大棒还没完全落下来的时候,就差没抱着美国国会议员的大腿哭了。
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几乎是扯着嗓子喊,说你们要是把中国市场给禁了,对美国科技产业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是无可替代的。他说的很直白,没了中国这个大客户,他们公司就没那么多钱去搞研发,长期来看,美国的技术优势自己就先玩没了。他这话可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英特尔的老大帕特·基辛格,高通的掌门人克里斯蒂亚诺·阿蒙,这些硅谷响当当的人物,那段时间都快把华盛顿的门槛给踏平了。他们组着团去游说,核心意思就一个:大哥们,别冲动,中国市场是我们的命根子,为了打压别人把自己饭碗砸了,这买卖不划算。
可你看,华盛顿那帮人根本听不进去。他们一意孤行,觉得只要把中国的路堵死,自己就能高枕无忧。结果,他们亲手把黄仁勋的“乌鸦嘴”变成了现实。我们这边选择只打英伟达,那可不是随便在靶子上扎了一针,而是拿着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在了美国科技产业最敏感的那条大动脉上。
你得知道,英伟да这家公司有多依赖我们。根据他们自己公布的财报,中国市场贡献了他们全球总收入的22%,换算一下,那可是白花花的136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商务部那边刚刚放出风声说要对他们进行调查,连正式文件都还没下呢,英伟达的股价就跟坐了过山车一样往下掉,一天之内蒸发的市值,比整个宁德时代的市值还要多。
这种威力,比制裁一百个不知名的小公司要震撼得多。更要命的是,英伟达手里捏着一个叫CUDA的王牌,这玩意儿现在是搞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标配,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离不开它。动了英伟达,就等于动了整个美国AI产业的根基,华尔街和硅谷都得跟着抖三抖。
这下,我们就能回头看那个最初的问题了:为啥我们不也凑个22家公司的名单出来?我们商务部当时的回应,简直是把“苏式幽默”玩到了极致,他们说:我们确实找不到二十二家值得制裁的美国芯片企业。
这话听着轻飘飘的,但你细品,里面的嘲讽意味简直拉满了。这不是说我们找不到22家美国公司,而是说,在美国芯片这个领域,真正能上得了台面、能让我们感到威胁、值得我们动用“制裁”这种大招的,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你看看,除了英伟达,还有谁?英特尔、高通、美光……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家巨头。
美国整个芯片产业,就是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顶上就那么几块大石头撑着。相比之下,我们这边呢,虽然顶尖技术还有差距,但整个产业是多点开花,大大小小的公司成百上千,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所以美国能轻轻松松列出22家,因为它是在一片森林里随便砍树;而我们要想对等,就得把人家院子里那几棵独苗果树全给刨了。这一下就揭了对方的老底:你家里就这么点存货,还好意思跟我玩人海战术?
其实在最终摊牌之前,英伟达自己也进行过一番垂死挣扎。2022年美国第一次下禁令,不让A100和H100这种高端芯片卖到中国来。黄仁勋脑子转得快啊,立马搞了个“中国特供版”出来,叫A800和H800,性能砍了一刀,刚好卡在美国规定的红线下面。
他们本以为这样就能既遵守规定,又不丢掉市场,两头都不得罪。可他们还是低估了美国政府的决心。到了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亲自出马,直接更新了规定,把A800和H800这条路也给堵死了。
这个“补丁”打得又快又狠,等于彻底断了英伟达的念想,也把最后一丝回旋的余地给堵死了。这一招,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直接导致了我们后来的精准反击。
说到底,这场博弈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数学题,不是你出22、我就必须也出22。美国以为拉出一长串名单就能显示自己的强大和全面,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产业结构的脆弱和选择的有限。而我们看似只出了一张牌,却正中对方要害,打得它筋骨剧痛。
这就像两个高手过招,一个花里胡哨地打了二十多拳,结果拳拳都打在棉花上,另一个看准时机,只用一根手指,就点中了对方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