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来中国这些天,与中方谈成的要事,切断了特朗普不该有的念想
普京访华签下千亿能源大单,三条天然气管道让美国战略受挫。 2025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达成一项拖延十年的能源协议:中俄蒙三国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启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 这条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期限30年,加上现有两条管道的增供计划,俄罗斯对华年输气量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 俄气总裁明确表示,对中国供气价格低于欧洲市场。
普京此次访华代表团阵容庞大,包括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及能源金融企业代表。 双方在能源、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签署了20余项合作文件。 访华期间,普京承诺俄罗斯天然气将“无限量供应”以满足中国需求。 2024年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已达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管道输气量31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出口860万吨。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全长2600公里,其中蒙古国境内约800公里,使用更粗、更耐寒的管道并配备智能监控系统。 管道起点位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和西西伯利亚气田,穿越蒙古国抵达中国北部。 该项目谈判历时十年,线路选择和价格分歧曾是主要障碍。 俄罗斯最初希望管道过境蒙古国以缩短1000公里距离,中国则坚持价格必须合理。
现有管道同步扩容:“西伯利亚力量1号”年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远东”管道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 这三条管道全部投产后,俄罗斯对华年输气总量将达到1060亿立方米,占中国2024年天然气进口量1817亿立方米的58%以上。 中国2024年天然气消费量接近4300亿立方米。
蒙古国作为关键过境国,将通过该项目获得可观过境费用。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表示,蒙方致力于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三国同意将经济走廊规划延长5年至2031年,并加强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硬联通”。 管道建设预计需要5到7年时间,大规模供气可能在2031-2032年实现。
金融合作同步推进。 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本币结算比例大幅提升。 2023年约40%的中俄油气贸易以本币结算,人民币与卢布直接兑换量同比增长300%。 双方致力于建立联合金融基础设施,保护合作免受第三方制裁影响。
俄罗斯失去欧洲市场后加速转向亚洲。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从占欧需求的40%降至不足20%。 欧盟计划在2027年底前终止所有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1月表示,俄罗斯是中国原油和天然气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是俄罗斯能源最大消费国。
中国宣布从2025年9月15日起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持续至2026年9月14日。 俄罗斯公民来华经商、旅游、探亲等可免签停留30天。 政策红利已在经济领域显现,海南实施相关政策后,俄罗斯游客人均消费达1.2万元,黑龙江跨境电商2025年上半年对俄贸易额同比增长41%。
美国曾试图通过“能源协议诱饵”拉拢俄罗斯,提议其放弃中国技术,但俄罗斯认识到美国的承诺充满变数。 特朗普政府试图将能源出口武器化,但美国能源巨头产品合作伙伴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蒂格公开警告特朗普不要再对中国采取能源出口武器化的策略。 美国大约一半的乙烷出口流向中国,失去这一市场将导致大量乙烷滞销。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能源进口断崖式下滑,6月对美原油进口为零,液化天然气连续四个月零进口。 2月10日起,中国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原油加征10%关税。特朗普4月初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后,美国油价大幅下跌。
中俄能源合作超越单纯买卖关系,形成全产业链合作模式。 中国不仅是资源进口方,还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度参与。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与中国原子能机构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议,莫斯科国立大学与北京大学同意建立基础研究联合研究所。
管道建设投资规模约100-150亿美元,由中方金融机构、俄罗斯主权基金和蒙古国际投资共同承担。 俄专家预计,即使按照当前对华气价260美元/千立方米,投资也能收回,每年可为俄罗斯带来超过270亿美元的收入。 项目还将推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南部等地区的天然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