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马凯硕直言:亚洲国家在西方围堵中国时的沉默,是在给自己挖坑!

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曾直言:“亚洲国家在西方围堵中国时的沉默,这不是中立,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

他认为中国实际上在为亚洲挡住西方的压力。

一旦中国顶不住,亚洲国家也会成为西方的目标。

马凯硕拥有33年外交生涯,曾担任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

他对亚洲地缘政治有着深入的观察和洞察。

他的观点建立在外交实践和区域研究的双重基础上。

美国在亚太地区推动“印太战略”,拉拢日本、印度等国制衡中国。

2024年,菲律宾允许美军在吕宋岛永久部署“堤丰”陆基中导系统。

这套系统的射程覆盖中国东南沿海,成为美国围堵战略的最新工具。

印度一边参与QUAD(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一边又加入上合组织。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印度出口额同比下降12%。

但印度对华医药原料进口依存度仍高达70%。

越南2023年对华出口的电子元件、纺织品占其总出口的43%。

但同年它却签署了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数字贸易协议。

这种选择背后是试图绕开中国供应链的短期算计。

印尼2024年与美国举行“超级神鹰之盾”联合军演。

它开放了苏门答腊岛的军事基地给美军使用。

而印尼67%的煤炭进口和82%的镍矿出口都依赖中国。

亚洲国家保持沉默的原因复杂多样。

一些国家担心西方压力,有的考虑短期利益,还有的受内部政治分歧影响。

这种沉默可能削弱亚洲整体的战略自主性。

韩国和日本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

它们担心替中国发声会失去美国的“安全罩”。

这种安全依赖使其在外交选择上备受制约。

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

它们害怕选边站会影响外资流入。

但这种摇摆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区域合作机制如东盟或RCEP本可提供集体协商平台。

但若各国无法协调立场,就会错失共同发展的机遇。

亚洲国家缺乏一致对外的战略协调,往往各自为政。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同比下降7.76%。

但以130.8亿元的规模,中国仍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

RCEP框架下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23%。

中老铁路货运量在2025年上半年突破500万吨。

这条铁路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区域联通。

它是中国与东盟经济互赖的实体象征。

日本追随美国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

结果自身芯片出口下降,竞争力被中国反超。

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也因美国禁令利润下滑。

菲律宾在南海跟随美国政策。

结果黄岩岛被中国实控,美军克拉克基地暴露在解放军东风导弹射程内。

安全选择带来的不是保护,而是直接的战略风险。

美国的盟友关系历来以利益为先。

2021年喀布尔撤军的混乱场景就是最新例证。

西方盟友在关键时刻并不可靠。

亚洲占全球人口和经济总量的重大比例。

但在国际事务中的整体影响力仍相对有限。

缺乏区域协调使亚洲难以形成统一声音。

中国的发展给亚洲带来了机会。#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区域国家如何应对西方压力,影响自身前景。

这也关系到亚洲整体的未来。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