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最近挺头疼,本以为能接下美国军方的大船订单,捞上一笔。可美国却说不能用中国的钢材和设备,否则就不让中标
韩国日本造船厂遇世纪难题:美国天价订单变“烫手山芋”
美国海军抛出价值千亿的军舰订单,韩国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和日本三菱重工等巨头摩拳擦掌,准备大赚一笔。 但美国一纸禁令让日韩船厂集体傻眼——“禁用中国钢材和设备,否则取消中标资格”!
成本暴增20%,利润薄如纸
中国6毫米厚船用钢板每吨仅3960元,而韩国本土同规格钢材高达4570元,日本钢材价格更比中国贵15%以上。 若全面替换中国钢材,单艘濒海战斗舰成本直接飙升2400万美元,利润率从10%暴跌至3%,稍有不慎就会亏本。
韩国造船业20%的厚板依赖中国,中小船厂依赖度甚至达50%。 日本虽本土钢铁产能较强,但中国钢材仍是压成本的关键筹码。 如今美国禁令一出,韩日船厂仓库里堆积的中国钢材瞬间成了“违禁品”,生产线被迫紧急调整。
生产线大混乱:焊接、切割全得重来
十年磨合毁于一旦! 韩日船厂早已根据中国钢材特性定制生产线:焊接电流强度、切割刀具型号、设备参数全部量身打造。改用本土钢材后,三星重工车间工人得重新调试数百台设备,韩华海洋的激光切割机因钢材硬度差异频繁崩刃,工期延误风险激增。
日本三菱重工曾因替换中国导航设备,遭遇零件接口不匹配,整批船舶延期交付,倒赔800万美元违约金。 如今面对更严苛的军用标准,工程师直言:“相当于重新设计整艘船! ”
美国的阳谋:逼盟友买自家天价钢
表面针对中国,实则暗渡陈仓。 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和纽柯钢铁(Nucor)因产能过剩连年亏损,特种钢市场份额被中韩蚕食。 美国海军借机要求韩日采购美产钢材,并威胁对使用中国材料的船只征收单船最高350万美元“附加费”。
更隐秘的意图是切断中韩日供应链纽带。 韩国去年从中国进口104亿美元钢材,其中70%用于造船;日本三井商船LNG船30%零部件来自中国。 美国试图通过订单捆绑,迫使韩日技术体系向美靠拢。
韩日硬着头皮接单:赔本赚吆喝
韩国咬牙签下1500亿美元对美造船投资协议(MASGA),韩华海洋收购费城船厂搞“跨境制造”:在韩国用本土钢预制分段,运往美国组装。 但费城船厂已连续7年亏损,今年二季度运营亏损再扩至292亿韩元。
日本政府设立5500亿日元“造船振兴基金”,补贴新日铁增产6毫米军规钢。 然而本土钢企产能不足,三菱重工被迫向印度采购替代钢材,质量波动导致首艘试验舰焊缝合格率仅82%,远低于98%的军标。
全球供应链遭撕裂:中国订单反增
美国禁令引发连锁震荡:韩国对中国厚板征收38%反倾销税,日本启动对华钢材倾销调查。 讽刺的是,中国船厂手持订单排到2028年,上半年全球份额仍占51.8%。韩国现代重工高管苦笑:“我们多付20%成本抢美军订单,中国却用省下的钱研发液化天然气船新技术”。
谁在真正获益? 答案令人窒息
美国本土造船成本是韩日的3-5倍,军用船厂积压维修订单导致37%舰艇无法出海。 所谓“盟友代工”沦为拆东补西:亨廷顿英格尔斯船厂用韩国预制分段拼装伯克级驱逐舰,工期仍比计划慢9个月。 专家直言:“美国用政治命令掩盖工业衰败,韩日沦为付费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