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中越双方争夺了9年的老山,现如今到底是哪国领土呢?

1979年2月17日,中国在面临越南咄咄逼人的侵略下,万炮齐发对越南进行了反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以强大的实力屡战屡胜,兵锋一度直指越南首都河内,引得黎笋集团胆战心惊。

中国在完成作战目标后,华丽地撤出越南战场,避开了越南企图长期消耗中国的计划,不甘心失败的黎笋集团居然恼羞成怒,他们认为是自己的主力部队被调到柬埔寨地区作战,忙于清剿波尔布特红色高棉势力,才让中国趁虚而入。

于是,黎笋决心趁着波尔布特政权倒台的间隙,连忙抽调大部队,向中越边境增兵,并一度侵占了中国与越南边境的老山地区,直到1984年,中国军队才攻克了越军阵地,成功收复了老山。而伴随老山重新回到了中国领土,不甘心的越南军队发起了反扑,耗时9年的老山战役由此展开了帷幕,那么被中越争夺了整整9年的老山地区,如今属于哪国领土呢?

——《壹》——

老山位于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天宝镇附近,海拔超过1400米,总面积大仅约8平方公里,直接连接中越两国的边境。这片山地地形复杂,峰峦起伏,视野开阔,由于地处中越边境线上,其制高点控制着麻栗坡至越南河宣省的重要通道。

在天气晴朗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看清双方边境纵深20多公里,以老山主峰为中心点向三面延伸三条山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难攻易守。

清朝末年,随着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在1885年《中法新约》中将老山定为骑线山,主峰一分为二,中越各占一部分,边界线就此划定下来。不过,由于地形模糊,有些争议点一直没彻底解决。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越南部队推进到老山地区,驱逐当地居民,并在关键位置建立四个军事据点,同时在邻近的者阴山修建工事。他们挖掘壕沟,设置障碍,依托岩石布防,形成坚固阵地。这直接侵犯了中国边境安全,引发持续摩擦。

从1979年3月到1984年3月,越南居高临下向麻栗坡方向发射炮弹超过两万发,导致中国300多名平民伤亡。边境小规模冲突发生数千次,中国部队多次出击,击退越军1800多名入侵者。边境局势越来越紧张,中国不得不加强防御措施,来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老山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不仅是个军事制高点,还直接关系到边民的生活和贸易通道。显然越南是想借机扩大控制范围,但中国方面始终坚持自卫原则,回应这些挑衅。那些年,边境居民日子不好过,炮火不时响起,农田受损,村子被波及。

这段背景,铺垫了后来大规模冲突的爆发,也提醒人们,领土问题从来不是小事,得一步步来解决。

——《贰》——

九年拉锯的硝烟

1984年4月,中国昆明军区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发起进攻,对抗越南第三一三师。战斗从4月28日开始,中国部队通过炮火准备后推进,逐步占领高地,越军被逼退到八里河东山以南。这次行动持续几天,中国成功收复老山主峰,粉碎了越军的防御体系。

紧接着,1984年7月12日,越南第三一六师第一七四团和第三一二师第一四一团发动反击,针对那拉口子一四二号高地和一四九号高地。中国守军顽强抵抗,通过火力压制击退越军进攻,这次战斗被称为七一二大战,中国发射大量炮弹,形成强大火力网,越军未能得逞。

1984年12月,南京军区第一军接替防务,他们加强阵地巩固,应对雨季挑战,到1985年5月25日撤离前,多次压制越军火力点,确保防线稳定。交接过程有序,新部队迅速适应环境。

1985年5月30日,济南军区第六十七军进入战区。第二天,越南第三二二师第五六七团攻占A6b高地。中国第一九九师第五九五团在6月11日组织反攻,虽然推进激烈,但未能完全收复,该高地成为后续争夺焦点。

1986年4月30日,兰州军区第四十七集团军轮换防务。9月1日,北京军区第二十七集团军接手,执行蓝剑-B计划,出击九六八高地。中国部队穿越障碍,摧毁越军阵地,逐步控制该点。

整个战斗从1984年延续到1993年,各大军区轮流驻守,这套轮战机制大大提升了中国部队的实战能力。期间,阵地争夺战多次爆发,越军试图通过反扑夺回控制,但中国部队稳扎稳打,多次击退进攻。

举例来说,1985年到1986年,越军组织几次大规模反击,中国通过炮火和步兵配合,粉碎了这些企图。轮战让不同军区部队都积累经验,比如昆明军区熟悉地形,南京军区注重火力配置,济南军区强调快速反应。

老山战役的规模在边境冲突中算得上最大,越南方面称之为渭川战役或北光计划,他们投入多个师团,但中国部队始终保持优势。1984年老山收复战后,中国转入防御阶段,各军区轮流承当任务,到1989年,冲突烈度有所下降,但小规模交火仍不时发生。越南部队依托坑道和堑壕顽抗,中国则通过精确炮击和步兵出击,逐步蚕食敌方阵地。

1985年者阴山战役是中国趁势进攻,粉碎越军最后一次北方大规模反扑,夺占多个高地。这场战斗中,中国部队协调炮兵和步兵,越南损失惨重。从1984年到1989年,越军多次错误判断中国进攻方向,导致防御被动。中国火力发挥作用,炮弹消耗巨大,形成压制优势。

轮战持续九年,中国各大军区如广州、成都、北京等都参与其中,这不光是军事训练,还关系到国家边防战略。越南部队在老山修筑大量工事,包括多道铁丝网和陷阱,中国部队通过爆破和迂回战术,一一破解。战斗中,双方伤亡都不小,但中国始终坚持自卫反击原则,没有主动扩大事态。

1987年到1988年,越军尝试通过团级反扑,但中国部队经验丰富,多次在高地争夺中占上风。举个例子,1988年某次战斗,中国发射迫击炮压制敌火力点,越军被迫后撤。轮战机制让部队轮换有序,每支队伍进驻后先适应气候和地形,然后布置火力网。

到1989年,冲突进入尾声,中国部队已牢牢控制老山主峰和大部分区域。越南部队虽顽强,但整体实力差距明显。中国在战斗中注重情报共享,标记危险区,提升效率。整个过程,中国部队付出代价,但也锤炼了战斗力,为边境稳定打下基础。

老山拉锯战不是简单的阵地争夺,它反映了中越关系在那个年代的复杂性。中国始终以防御为主,回应越南的入侵行为。九年下来,双方都认识到持久冲突无益,这也为后来谈判铺路。战斗细节多到数不清,但核心是,中国部队通过轮战,保持了边境控制权。

1984年初次进攻,中国十四军使用火箭筒和炮火,摧毁越军工事。近身交火激烈,越军退守南部。七月反击,越军投入两个团,但中国守军用机枪和炮弹阻击成功。1985年,济南军区反攻高地,虽未全胜,但削弱了越军势头。

1986年,北京军区出击九六八高地,拆除障碍后推进,摧毁多个堡垒。后续几年,阵地交换频繁,中国部队层层突破越军防御。越军使用狙击和地道,中国则派侦察清除。高温雨季下,部队保持警戒,修补阵地。

战斗碎片化,小队冲突常见。中国部队调整射程,精准压制。越军反扑失败多次,留下弹药。中国追击,稳固前沿。到1992年,冲突减少,中国已占主导。

老山战役不只是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还同时训练了军队的实战能力。越南的侵占从1979年开始,中国回应从1984年收复战起,九年轮战让各大军区都受益。越军虽有工事,但中国火力优势明显。整个过程,中国坚持原则,没有越界扩张。

总的看,这九年拉锯,中国部队通过持续努力,维护了边境安全。越南的举动虽顽强,但最终未能改变大局。这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和平来之不易。

——《叁》——

归属确认的结局

1993年2月10日,中国中央军委批准结束老山防御作战,撤销云南前线指挥部。边防部队转为日常守卫,空军和地空导弹单位停止轮战。从此,山地恢复平静,不再有大规模军事行动。

1993年,中越两国开始边界划定谈判。基于历史文件,双方勘测地形,标记界碑。经过六年磋商,1990年12月30日签订陆地边界条约,确认老山地区部分由中国控制。

由于老山主峰作为一代人爱国情怀的一种象征精神,意义非凡,所以对于老山主峰的划分与先前略有改动。老山主峰及大部分面积归中国,总面积227平方公里中,114平方公里属中国,113平方公里属越南。界线以主峰为骑线点,双方不再驻军,边境转为和平通道。彻底解决了领土争端问题,促进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如今,老山归属已定,但那九年留下的教训深刻。

为了纪念先烈们保卫祖国的英勇事迹,我国在老山修建了一座5米高烈士雕像,它是战士们十年间保家卫国的精神象征,那高1.984米、宽0.428米的汉白玉纪念碑,代表着战士们在1984年4月28号收复老山的牺牲精神永垂不朽。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