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宣布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全球核平衡还能撑多久?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的国际局势变得比去年更像一场没有硏究的棋局?我冒个泡问个问题:当一个国家公开宣布要在本土及海外战略盟友境内部署中程弹道导弹,是不是意味着它把自己从“被大家盯着”的状态变成了“可以随时开火”的紧绷状态?
我也在想,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别急,我查了查资料,想把这事说个清楚。
其实,俄罗斯宣布重新部署中程导弹的背景不算突然。我们知道,从二战结束起,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就成了大国们的“牌面”。五年前,俄罗斯曾在一定时期内停用部分中程弹道导弹,主要是出于国际压力和核裁军协议的考量。然而,去年起,这种限制被俄罗斯单方面叫停。
原因似乎很简单:他们感觉被孤立,被限制太多了。2022年那场乌克兰冲突之后,俄罗斯的军备策略就变得更为强硬。甚至有人说这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你们所谓的“战略限制”,我可以一秒不守。
潦草说一句,战争的逻辑从来都是“你退一步,我就乘势而上”。这次俄罗斯宣布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并不是空穴来风。资料显示,去年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试射的“榛树”,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马赫,打破了很多西方的认知。那样的速度,正常导弹都赶不上,你要知道,现有的反导系统基本都是用在“中远程导弹”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俄罗斯专家说,“榛树”导弹不仅能在15分钟内覆盖欧洲的主要城市。从白俄罗斯、西部地区发射,到了时间就能让欧洲各大城市的政府和军队顿时陷入一片恐慌。而从委内瑞拉和古巴发射,不仅时间缩短到20分钟,甚至连美国的一些地下指挥中心都难以应对。
我还记得那次试射之后,官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实,看完数据我直愣住:这样速度的导弹,除了携带核弹头之外,纯粹用常规弹头已经够毁天灭地了。看你打算用它来吓人,还是吓死人的。
你知道吗?据国际环境监测,俄罗斯的“榛树”导弹可以在波音747的飞行高度和速度范围内展开攻击。那样的飞行速度和命中率,让任何防御系统都变得像纸糊一样脆弱。美国的反导系统,原本就是新技术不断补强的,结果面对这样一枚“高速子弹”,居然几乎无可匹敌。
我问自己:这个威慑效果是不是会失控?毕竟,核武器的出现,就是为了防止战争,结果却越走越远,变成随时可能开火的“弹簧”。而且,你要知道,俄国宣称“榛树”可以携带核弹头,几乎是挑衅式的宣示:我有这个技术,你们还敢忽视吗?
更别提在乌克兰战场上试射“榛树”的消息,来自官方消息是“实战验证”的一次临界点。但我在想,一个导弹能在真实战场上突破拦截,代表的意义远不止一枚导弹的威力那么简单。这像是切断了全球核力量的平衡,让那些本靠威慑维持的局面逐渐变得不稳固。
你说,欧洲和北美的安全感还剩多少?俄罗斯建立自己的“火力网”,让这些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国家,像握着繁琐的棋子,但实际上这个棋子能随时变成“重炮”。美国唯一的反制手段,似乎也在变得无力。你能想象未来20分钟内,大城市的命运会怎样被一队导弹决定么?
我也在想,俄罗斯的动机是真的为了“战略威慑”,还是另一层次的“心理战”?
俄罗斯其实早有意在核裁军条约中留下一手。去年年底开始,他们大量放松“中程导弹冻结”状态。不仅是“榛树”,“口径”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都进行了升级。这些武器可以在远距离突防,甚至突破美国的拦截系统。
而这个时间点恰好赶上大国们都在紧盯乌克兰和台湾的角逐。俄罗斯的动作,是在告诉全世界一句话:我还在,但我比你们想象中的还要更强烈。
说到底,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仅是在试试手,更像是在赌一把:如果你们还坚持不解除限制,不敢正面对着我,我就用速度和威胁告诉你们,没有谁能确保安全。欧洲的军备竞赛,北美的核战略,都变得悬在半空。
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全球的核棋盘会在多大风浪里摇晃。也许,这就是大国之间不断试探的轮回,也许,这样的局面,将成为未来不变的常态。
你说,这样的局势,谁能安然无恙?或者,真正比火药更危险的东西,又在什么时候不经意间点燃了所有的底线。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