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张显龙:雅江新篇——道法自然的时代交响

张显龙: 雅江新篇

——道法自然的时代交响

文/少室晴雪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黄钟大吕般的箴言,早已融入中华文明的骨髓。在世界屋脊之巅,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上,一项“改曲取直”的宏伟工程,正是对这古老智慧最雄浑的现代回响。它绝非钢铁与岩石的冰冷堆叠,而是东方“道法自然”哲学在新时代的深情礼赞——非为驾驭自然,而是以谦卑之心,理解其脉动,顺应其伟力,共享其磅礴。

中华先民“天人合一”的哲思,如江水般流淌在民族的血脉深处。《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的朴素智慧,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中焕发着时代光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最普惠民生”的公平观,熔铸成文明永续的磐石。雅江工程,正是这“道法自然”理念的壮丽实践。面对这深藏于世界屋脊褶皱中的水能宝库,中国工程师摒弃了传统高坝截流的“征服”姿态,独辟“隧洞引水+低坝调节”的智慧蹊径。让汹涌的江水,循着天然地势的落差,顺势奔流,激荡电能,宛如为桀骜的巨龙铺设了一条地下的归途。这绝非退避,亦非征服,而是对自然伟力的虔诚致敬与精妙共舞。

这项工程的技术突破,堪称人类与自然协同演化的崭新里程碑。在“世界屋脊”的险峻腹地,开掘50公里地下长河,穿越12条地质断裂带,每一步都是与地球脉搏的对话。工程师们以创新为刃,劈开万难:智能岩爆预警系统,如敏锐的神经,能提前15分钟感知大地深处的悸动;C100自愈合混凝土,拥有神奇的生命力,可在24小时内弥合新生创痕;镍基高温合金水轮机,则如无畏的勇者,直面2000米水头雷霆万钧的冲击。诚如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言:“超级工程催生超级技术。”雅江工程的创新光芒,不仅为清洁能源开辟通途,更象征着技术文明与自然伟力一次深邃而精妙的融合。

雅江工程以恢弘的实践,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书写了壮丽的时代注脚。生态和谐:地表扰动锐减90%以上,出境水量变化严格控制在3%以内,远低于国际生态安全阈值。世界级的生物宝库——墨脱的万千生灵,依旧在原始山林间自由生息。蝴蝶翩跹于翠谷,地下潜流已悄然化作驱动文明前行的澎湃动力。

经济赋能:年发电量高达3000亿度,可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亿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强劲引擎。它亦是西藏发展的金色钥匙,带来年约200亿元的财政收入,催生数十万就业岗位,推动“藏电南送”重塑区域能源版图。社会共赢:“零耗水”发电模式与跨境水文数据共享机制,将传统“水威胁论”的阴霾,升华为科学协作的阳光。印度水资源专家苏布拉·马宗达由衷赞叹其为“跨境水资源利用的建设性典范”。当藏族建设者顿珠悬于万丈绝壁,精准校准每一寸坐标;当工程师李进在缺氧的隧洞深处,坚守操作台直至曙光微露——他们以血肉之躯诠释的“老西藏精神”,正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雪域高原上最深沉、最滚烫的回响。

当隧洞深处的涡轮开始旋转,当电流在银线上疾驰如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点亮万家灯火的璀璨星河,更是人类文明在尊重自然中稳健前行的铿锵足音。雅鲁藏布江这条奔腾的“地下长城”昭示世界:通向生态文明的道路,需以敬畏之心奠基,以无上智慧开拓,以普惠共享延伸。真正的文明伟力,从不源于对自然的无尽索取与傲慢征服,而在于读懂其韵律,顺应其脉动,让自然的慷慨馈赠,如这滔滔江水,恒久滋养万物生灵。

山河自有其亘古的律动,文明亦有其必然的走向。雅鲁藏布江,这来自天际的巨流,奔涌不息。它将继续见证,人类如何以谦逊的姿态、智慧的光芒,在这片承载着古老智慧的土地上,谱写一曲与万物共生、与天地共荣的崭新史诗。这史诗,是中华大地的福音,亦为这颗蓝色星球的永续未来,点亮了一盏希望的航灯——当人与自然真正实现壮丽恢弘的交响,人类文明的星空,必将更加璀璨恒久。

(少林博物院筹委会办公室)

202507210919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